運動的胖子跟不動的瘦子,誰比較健康?

by kelly

真的有「健康的胖子」

相信有減過肥的人,都知道「七分吃、三分動」~想「減少體重」,飲食才是關鍵

但隨著研究進步,現在已經不只是追求「適當」體重,而更在身體組成跟風險,例如體脂率、代謝症候群指標,來反映個人的健康程度。

在資訊爆炸下,其實我也很常遇到兩種族群:只想飲食控制、堅決不想動 vs 我想隨心所欲的吃、但我認真運動去燃燒!
當這兩人種問我,他們的策略可不可以(有效)? 年輕時經驗不豐富,大多只能說著標準答案:建議飲食跟運動都要喔~但這也在我心中埋下好奇。
而隨著經驗累積,加上近期了解一項研究正好應證我的觀察!決定一定要把這篇文章生出來分享~~~

先說說喜歡運動但脂肪較高的人 vs 體脂正常但不愛運動的人,哪種人的健康風險因子比較高? (比較不健康的意思)
根據JAMA期刊的一篇研究1(下圖),重點有2個:

1.不論身體素質好壞,太瘦或太胖的危險指數都會上升,而適中體重/體脂是最健康,所以不論紫色或紅色都是U型曲線
2.「較胖但體能好的人」,風險其實比「體重適中、但不運動的人」還低喔!(兩個紅色箭頭)

是不是突然覺得運動好重要!但運動對減重效果就不大啊,無法迅速感受到回饋的事情,人類就會很快放棄…

其實運動對「重量」減少確實不明顯,但可以促進脂肪消耗、增加肌肉質量,肌肉密度又比脂肪密度比較高,所以同等重量下,肌肉的體積會比脂肪小~一加一減看起來重量沒變,但整體視覺上會變小隻。
所以建議要記錄的回饋是「拍照」,當你飲食控制又有運動,除了量體重、體脂的數字,更要每週每週的把身形照拍下來,畢竟外型是最真實的變化

矛盾對決? 飲食跟運動二選一

再來針對兩種策略的人,「只想飲食控制、堅決不想動」 vs 「我想隨心所欲的吃、但我認真運動去燃燒!」
我觀察下來,都滿容易失敗,但各自原因不同:

首先想不忌口只靠運動的人,我都會建議他們去跑步機上先嘗試累積到消耗200大卡的感覺、跟花費的時間。以我自己8分速慢跑來說,平均25-30分鐘可以有200大卡,但如果是快走,大約接近45分鐘才有200大卡。
[可能有人會說:跑步機的熱量不準啊~是的,但比個人的感覺準XD]

那麼一般人所謂的「不忌口」大概整天熱量是多少卡呢? 依經驗粗估約2800-4000大卡,大概就是三餐正常吃,如果喝杯飲料,再加個點心或消夜就會接近4000,如果這學員一天熱量消耗只需要2000大卡,那剩下2000大卡他要靠多少運動才能消耗?

而只忌口不運動的人,確實在減重上有明顯進展,體脂也是會降一些,但明顯的趨勢是:很快就會復胖!

這件事讓我困擾許久,雖然對減重產業來說,客人復胖,等於會再次回來減重(誤XD)。雖然說飲食控制並非一蹴可幾,確實會遇到一些跟自己過往習慣磨合、調整的地方,但我很希望學員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飲食模式,可以獨立執行並維持,這樣才有成就感,不然看著學員又回來處理相似的老問題,會感到氣餒…。

但我也有觀察到一部分的人是可以順利走完瘦身,並且好好維持成果,關鍵在這篇研究中2也得到答案

研究中針對已經瘦身成功的受試者,將生活型態分成三種類型,發現如果瘦下來後想說「啊,我終於可以休息、放縱一下了」,那一年後復胖比率是最高

而對於瘦身成功後,仍保持高度運動的人,可以維持良好的瘦身成果。

其實原理也很好理解-

我們瘦身前的結果,都是我們生活中數萬個選擇的累積;

若想改變這個結果,自然要加入變因 (飲食、活動)。

當因為加入變因後而看到成果的改變時,自然要盡量維持這些變因,才能保有這些成果。

簡單說,就像你每個月都要上班,老闆才會發薪水給你啊;有公司說你上班一個月,卻發一輩子薪水的嗎? 有的話請拜託告訴我啊!

我也聽過有人給我很悲觀的結論:所以人生就是一輩子都要減重,不能有「飲食自由」的一天…
還真不一定,飲食自由這件事每個人想像都不一樣,就像財務自由一樣,你理想中的生活品質決定你需要儲備多少資源。
飲食自由也是,如果你定義的自由是每天炸雞、珍奶、喝酒聚餐、各式美食吃到飽,任何一個人都知道不可能。

但有趣的是,以前在醫院營養門診時,那些糖尿病、高血脂、高血壓等患者,被醫生轉介來飲食諮詢時,幾乎9成都會說:「營養師我吃得很健康啊!」
再細問,可能是-水果吃很多、愛喝(認為)養生的五穀粉、不吃炸都吃蒸的食物(如包子饅頭、小籠包、蒸餃、粉蒸排骨…)、飯吃很少(但吃很多麵包類)、三餐食量很小(但零食飲料很多)…等,這些患者是真心覺得自己有認真執行「健康飲食」,怎麼還會生病呢?
撇除基因問題,單就飲食方面,讓我深深覺得大部分人應該先從六大類食物開始學習、了解營養素對身體的影響,基本上就能避掉很多坑!

所謂的「飲食自由」仍要構築在「你知道什麼食物含什麼營養素、這些營養素對身體的影響」之上,並且是用一個比較全面的角度觀看,而非只針對某一個項目。
例如說水果有維生素C沒錯,但它也含有碳水化合物跟纖維,這兩個東西對身體的影響程度如何,綜合評估才能得出結論喔。

運動比想像中容易

回到運動這個主旨,有個很大的觀念目前正在跟民眾努力更新,就是「每次運動30分鐘,心律要xx下」已經是舊觀念了喔!
現在新的標準已經下修了 (希望民眾趕快動起來XD),根據國健署3的指南:

*從自己有興趣的運動項目開始,或從最簡易、不受時間、場地限制的健走開始,慢慢增加每次運動的時間,再加強每次運動的強度及次數。

*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,分段累積運動量,效果與一次做完一樣,不過每次至少要連續10 分鐘。例如每天應至少運動30分鐘,可以拆成2次15分鐘,或3次10分鐘完成。

建議不愛動的人,走第一段,不限種類跟時間,反正有動起來就很棒!

  • 例如坐1-2小時要記得起身走個5分鐘,去裝水、上廁所、和同事打屁幾句
  • 下班回家爬個3-12樓的樓梯(看你能爬多少!量力而為)
  • 用筆電、電視或ipad看影片,一邊追劇一邊拉拉身體
  • 如果原本一日步數是4000步,就試著提升到5000~6000步

已經有在運動的人,可以看第二段,比你現在的運動再多一點點就好,直到達到建議目標(每天至少30分鐘)。

在減少體重上,或許運動效果不顯著,但對身形有幫助,更重要的是可以維持努力的瘦身成果,所以千萬別完全放棄啊!
畢竟看起來到底是50公斤還是55公斤,差異沒有很明顯,數字只是一個目標,但真實的願望是自己閃閃發光的樣子吧!

.

.

參考資料
1 JAMA January 16, 2018
2 Andersen et al. JAMA 1999;281: 335-40
3 https://www.hpa.gov.tw/Pages/Detail.aspx?nodeid=571&pid=9773

Leave a Comment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